子宫内膜分型ABC,到底是指什么呢?

“这个内膜ABC是什么意思,她的内膜是A,我的是B,是我的内膜比较差?”


“医生说我过两天取卵了,但是今天B超内膜是10mm/B型,听说b,c级内膜不容易怀上,我这周期是不是不适合移植啊?”



大家是不是同样有类似的疑问,内膜厚度后的ABC是怎么一回事?是代表了内膜的等级吗?


接下来,跟进脚步,和小编一起来学习这子宫内膜的“ABC”~



什么是子宫内膜ABC型?



子宫内膜ABC分型,是指子宫内膜三种不同的形态。A、B、C三型,分别对应超声图像的三线征、模糊三线征和无三线征。


子宫内膜分为前、后两层,两层之间有宫腔线分隔。每层内膜又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基底层的厚度与回声不随月经周期的演变而发生改变,始终呈线状高回声,与子宫前、后壁肌层接壤;功能层位于基底层内侧(宫腔侧),厚度和回声随着女性生殖内分泌的调节而发生周期性改变。


A型内膜常见于增殖晚期。排卵前,雌激素水平增高,功能层内膜增厚,但内膜血管、腺管等结构的数目少、管径细,因此内膜内部的超声反射界面较少、功能层内膜表现为均匀的低回声。低回声的功能层内膜夹在两条高回声的基底层内膜和强回声宫腔线之间,就表现为三线征。如下图:




C型内膜见于分泌期。排卵后,孕激素水平增高,内膜血管、腺管等结构的数目增多,管径增粗,内膜内部超声反射界面增多,功能层内膜由低回声逐渐变为高回声,与基底层内膜和宫腔线的回声强度一致,三线征消失。


B型内膜见于排卵期或排卵后不久,超声表现介于A型和C型之间,功能层内膜回声增强,三线征变得模糊。



育龄期女性,如果子宫内膜在一个月经周期内延续从A型、到B型、再到C型的变化过程,就提示其女性内分泌激素水平正常、内膜结构正常。当卵泡直径达到18mm-22mm时,子宫内膜呈A型、或B型,内膜厚度8mm-14mm,这样的内膜就适合胚胎着床。


如果本应是A型或B型内膜的时段(排卵前或黄体早期),内膜提早出现C型特征,提示有内分泌紊乱或内膜病变(如炎症、增生、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症等)的情况,则不利于胚胎着床。如接近月经期,内膜仍呈A型,则提示本周期可能没有排卵。



哪些人容易发生子宫内膜增厚?



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月经周期延长的人,以及部分绝经后的女性。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体内缺乏孕激素。


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长,而孕激素是对抗雌激素的这种作用的。如果没有孕激素,子宫内膜首先是正常的增生,然后过度增生。


过度增生包括了简单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非典型增生


这些增生从病变程度上是逐渐加重的,非典型的增生属于癌前病变的范畴。这些子宫内膜的过度增生首先是表现的子宫内膜增厚。但最根本的是病理的变化,而不是厚度的变化。



青春期、更年期时,因为卵巢功能尚不稳定或者趋于衰退,不能正常的周期性的排卵,但卵巢上还能持续分泌雌激素,因此长期没有孕激素对抗雌激素而发生病变。



育龄期主要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的过度增生甚至恶变。也是由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者,长期没有排卵,但有卵泡的发育,虽然不能发育成熟,但多个小卵泡所分娩的雌激素足以刺激子宫内膜的生长甚至增生过长。



绝经了还会内膜增生?



一方面可能是在育龄期、更年期长期雌激素作用,导致在绝经后发生癌变;另一方面也有可能由于绝经后卵巢上发生有分泌雌激素的肿瘤。


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肥胖。


脂肪细胞能把体内的雄激素转化成雌激素。因此肥胖的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偏高,绝经后又没有孕激素分泌,因此子宫内膜就会增生恶变。


子宫内膜的长期无序生长最坏的结局就是子宫内膜癌。



怎么防止内膜的增厚、恶变?


-1-

让月经规律


育龄期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青春期和更年期月经失调的女性,可以用人工的方法让月经周期规律,让月经按时来潮。


方法很简单就是模拟正常月经周期的激素水平给与雌激素和孕激素。或者单纯给予孕激素。子宫内膜按时脱落,使其无机会过度增长。


-2-

补充孕激素


孕激素可以对抗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生长的作用。这也是我们做人工周期或者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时必须用孕激素的原因。孕激素能保护子宫内膜,服用孕激素还可以使增生的子宫内膜逆转。


-3-

减肥


肥胖女性要减体重。


-4-

控制血糖


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是子宫内膜癌的三联症。这些疾病总是欺负同一类人,减肥、控制血糖血压有助于预防子宫内膜的增生、恶变。子宫内膜的厚度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我们是可以控制的。


好的内膜+好的胚胎,妊娠率会提升,但也不排除运气的成本,建议宝子们配置适合额度的商业保险,移植失败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关注“爱医选”公众号,了解保险详情。


您可能感兴趣

13100631922 扫描微信